抗日名将之子走进校园讲述红色故事
来源: 社会与人口学院 | 发表时间: 2025-10-12 | 浏览次数: 10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10月11日下午,社会与人口学院、社会工作学院邀请抗日英雄戴安澜将军之子、江苏省委统战部原副部长戴澄东先生作“弘扬抗战精神 勇担时代使命”为主题的报告,学院党委书记、关工委主任戴兆骏代表学院致欢迎词,学院部分教职工代表、全体新生以及菁英班学员等参加活动。活动由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于景宝主持。
学院党委戴兆骏书记为戴澄东先生颁发了社会与人口学院、社会工作学院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顾问聘书。
戴澄东通过对戴安澜将军抗战事迹的深情阐述,将现场师生带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并将一个立体而真实的英雄形象逐渐呈现在众人面前。学生们认真聆听专题报告,不仅深入了解了戴安澜将军的英雄事迹,更加深了对爱国主义精神的理解,红色精神在校园里熠熠生辉。
戴安澜,原名戴炳阳,字衍功,1904年生于安徽无为,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三期,是抗战烽火中淬炼出的名将,在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昆仑关战役中屡建战功,以智勇双全、治军严明著称。从农家子弟到革命军人,他将名字改为“安澜”,彰显了力挽狂澜的报国初心。抗战烽火中,他始终冲锋在前:古北口鏖战、台儿庄智取,三十五岁便执掌中国首个机械化师。在缅甸战场,他留下“师长战死,副师长代之”的铮铮誓言,以及“为国战死,事极光荣”的绝笔家书,展现了民族最危难时刻的英勇担当。令人动容的是,在炮火硝烟中,他依然坚守着对知识的渴求:战壕里研读莎士比亚,枪炮声中坚持学习。他在战地日记中写道:“极愿在炮火熏天之时间内求得知识的丰富也。”这种在生死考验中仍不忘精神追求的境界,诠释了真正的英雄品格——既有为国捐躯的勇气,更有守护文明的火种不灭的信念。
报告结束后,戴澄东接受了南邮学子的专访。
“在整理父亲遗物时,我发现他在每本书的扉页都认真标注着学无止境。”戴澄东说,“这让我深刻理解到,父亲的伟大不仅在于他如何面对死亡,更在于他如何对待生活。即使在最黑暗的时刻,他依然坚信知识的力量,坚守文明的价值。”戴澄东用大半生时间,完成了一场跨越时空的精神追寻。数十次赴缅甸寻访父亲战斗过的土地,精心整理父亲的日记家书,推动戴安澜故居的修缮保护,这些看似具体的工作,实则是搭建一座连接过去与未来的精神桥梁。
站在新时代的起点,戴澄东寄语南邮学子:“今天的‘战场’已经不同,但我们依然需要抗战精神中的那份骨气、韧性与担当。面对科技攻关,要有‘血战到底’的决心;面对发展难题,要有‘百折不挠’的毅力;面对国际竞争,要有‘不畏强暴’的气魄。”
报告过后,现场师生深受触动,他们纷纷表示,真正的精神传承在于将“在困难面前不退缩,在责任面前敢担当”这份信念融入日常的每一次选择。面对新时代,南邮人肩负着独特的使命。要用专业知识守护民族记忆,为历史建立“数字档案”;要用创新思维传播红色精神,让抗战故事在数字时代焕发新生;更要将这份精神力量转化为前进动力,在人工智能与全球化的浪潮中,勇担时代重任,书写奋斗新篇章。
从“为国战死”的铮铮誓言,到“奔走传承”的毕生坚守,再到“信达天下”的时代担当,精神之火,生生不熄!让我们以青春之我传抗战精神、承先烈遗愿、扣时代脉搏、谱时代新篇!
撰稿:左亮 编辑:葛传兴 审核:戴兆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