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胡湛教授做客我院社会学大讲坛
来源: 社会与人口学院 | 发表时间: 2024-06-18 | 浏览次数: 10
2024年6月17日,复旦大学老龄研究院副院长、人口与发展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胡湛教授,应邀到我院227会议室作题为《“无老死”与“能饭否”:反思老龄社会的老龄研究》的学术报告。报告会同时邀请南京大学社会学院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所长陈友华教授、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人口研究所所长黄健元教授评议与交流。此次报告会由我院院长沙勇教授与期刊社主任周建芳教授共同主持,学院部分老师和硕士研究生参加。
首先,胡教授基于已有数据和研究提出中国正处于老龄化急速发展期,“未富先老、未备先老、慢备快老、晚富早老、边富边老”等都无法独立概括中国老龄化状态,中国老龄化特征具有互嵌互构性,亟需建立本土化的理论解释和实践经验,并提出未来人口要点为生育低谷、老龄高峰、退休高峰、死亡高峰。其次,胡教授提出三个值得反思的问题:(1)我们到底有多了解“老”?(2)中国应对老龄化有优势吗?(3)如何预期未来的老龄社会?接下来胡教授对三个问题逐个深入剖析:针对第一个问题,胡教授将老龄化历程划分为衰弱、失能、临终三个阶段,并从社会学和医学视角解释了3种状态以及健康水平提升的内部异质性和治理复杂性;针对第二个问题,在高质量发展格局的中国式养老背景下,胡教授讲解了中国老年人的“不添乱”和“凡尔赛”的个体特征;针对第三个问题,胡教授指出中国老龄社会治理是以党和政府为主导、以政策为连结的老龄“共治”网络,离不开中国“家本位”的文化结构,遵循着“国家-家庭-社会”博弈均衡的三元结构格局。再次,胡教授肯定了中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资源禀赋,并指出,中国老龄化背景下数字时代的更迭和技术跃迁会带来后发比较优势,但存在数字诱捕与隐私泄露、人机界限与情感慰藉等伦理问题。最后,胡教授强调老龄化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网络,应结合多学科知识技术继续深入研究,勾画多学科老龄化网络。
报告尾声,陈友华教授对胡湛教授的报告作了总结与点评,同时为师生们抛出了很多值得思考的学术问题。在场师生就人口老龄化问题、失能老人问题、居家养老服务问题等内容与胡教授、陈教授展开热烈讨论与交流。最后沙勇院长对本次讲座进行了精彩的点评与总结,并再次对胡湛教授、陈友华教授、黄健元教授的到来表示衷心的感谢。本次讲座拓宽了大家的学术视野,为师生们提供了宝贵的学习机会和交流平台。
撰稿人:介心如、郑娜娜 编辑:葛传兴 审核:刘晓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