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成功举办“现代社会工作制度与中国高质量发展”专家论坛
来源: 社会与人口学院 | 发表时间: 2021-11-08 | 浏览次数: 2010
2021年11月6日,由我院与高质量发展评价研究院共同承办的“现代社会工作制度与中国高质量发展专家论坛”成功举办。该论坛是“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苏皖片区第十三届年会”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论坛共包含4场高端学术讲座,分别邀请了4位在海内外社会工作领域具有极高学术声望的专家作为主讲人,以及8位苏皖地区社会工作知名学者与谈嘉宾。与会专家围绕“现代社会工作制度与中国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进行了精彩的学术交流。
首场讲座由我院社会工作系系主任孙唐水副教授主持。他首先代表学院对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以及各位领导专家对我院社会工作的长期关心和支持表达了衷心的感谢,并向与会领导专家、同仁及师生表示热情欢迎。
香港大学社会学院副院长、社会工作与社会行政学系人口健康讲座教授、香港大学香港赛马会防止自杀研究中心总监叶兆辉教授开启了论坛第一场讲座,讲座主题为“基于社区的自杀预防:实践和机遇(Community based suicide prevention programs:practices and opportunities)”。叶教授从人口学、地理学、经济学、文化学、社会学、心理学视角分析了世界各国自杀现象、导因、以及相应的防范措施,认为自杀是一个全球现象,是人群死亡的一个重要导因,然后他将视角聚焦到香港地区的自杀现象进行研究,分析总结出香港自杀人群的空间分布特征和高危人群特诊之后,将防止自杀的落脚点放在社区,并提出应该多部门、多学科专业(包括社会工作)、全社会共同参与,多措施并举的方式开展自杀防范,最后得出这种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有效地降低了香港地区人群的自杀率的结论。叶教授在讲座中还提及像新冠肺炎疫情这种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对人们带来的压力对自杀的影响值得研究。叶教授的讲座结束后,“与谈人”东南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洪岩壁教授、南京大学社会工作系副主任刘柳副教授一致认为叶教授的讲座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不仅开拓了研究自杀问题的视角和视野,而且为社会工作依托社区开展人群的心理健康服务,预防自杀提供了实践样板,具有很高的实践价值。
第二场讲座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社会工作专业研究生学位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社会学教指委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工作资深专家、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的顾东辉教授主讲。主题为“中国社会工作走得怎么样和应该怎样走?”该场讲座由我院晏凤鸣副教授主持。顾东辉教授以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和高质量社会工作发展为主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充足有力的数据、严谨科学的论证,从国家政府的需求、社会行业的需求、社工组织机构的需求、老百姓的需求落脚,从宏观、中观和微观角度分别对其政策架构、理论架构、实务架构作出了精辟论述,呈现出一幅清晰、全面构建中国特色社会工作的画卷,勾勒出了推进中国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与谈人”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王毅杰教授、安徽师范大学法学院社会学硕士点负责人方青教授,一致认为顾教授的研究具有很高的政策参考价值,对今后推进中国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具有切实可行的指导意义。
论坛第三场讲座由美国南加州大学社会工作学院、美国社会福利与社工学院院士齐铱教授主讲,主题是“Developing an Intervention Study in Promoting Caregivers' Health and Self-care through Technology(通过应用科技发展促进照顾者福祉的干预研究)”。本场讲座由我院周晶晶副教授主持。齐铱教授用生动的语言和详实的案例介绍了社会工作在老年照顾里如何进行干预,分享了采用body-mind-spirit(身、心、灵)model,利用该理论模型针对美籍华裔照顾者进行的一系列干预研究。案例生动有趣,她还特别提到了相关智能APP的开发,并且提出下一步将所有干预研究整合形成具有意义的现实行动方案的愿景,齐教授分享的内容在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社会背景下十分有意义。 “与谈人”南京理工大学公共事务学院社会学系张黎教授认为,齐教授的研究为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尤其是研究生教育提供了非常好的启示,即社会工作人才培养中理论知识体系架构的重要性。张黎教授以循证社会工作为例,进一步补充了社会工作人才培养中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各个阶段架构理论—实务能力的路径和方法。“与谈人”安徽师范大学社会工作系仇凤仙教授结合自身经历分享了对社会工作以及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培养“接纳、认知、悦纳”的宝贵经验。
论坛第四场讲座由中国社会工作资深专家、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副秘书长、南京大学社会建设与社会工作研究院院长彭华民教授主讲,主题为“国际社区抗逆社会工作行动:应对风险和提升福祉”。本场讲座由学院副院长刘晓峰副教授主持。彭华民教授首先阐释她对风险社会和人类福祉的全新理解,进而从“韧性”与“抗逆力”等概念出发,生动演绎了社会工作理论本土化的内在逻辑。通过对世界各国政府应对疫情风险的政策与行动的比较研究,呈现了中国政府应对风险的超强责任感和超级行动力,认为社会工作应该通过发挥专业特长增强社区抗逆力助力疫情防控。彭教授还分享了她的研究团队通过构建“国际社区抗逆力”的行动,演示了如何借助本土实践经验,联合国际社区资源,形成疫情防控背景下“国际社区抗逆力”的范式,充分展现了中国社会工作走向国际的崭新形象。彭华民教授的精彩演讲引发了与会者热烈而深入的思考。“与谈人”安徽大学博士生导师、MSW中心主任吴宗友教授,江苏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工作学院副院长魏晨教授,一致认为彭教授团队的研究成果体现了重大的现实关切,是对中国社会工作本土化和国际化的理念、路径、行动策略的切实回应,具有极高的操作性、理论性和示范性。
本次论坛采取线上形式,参会人数近8000人次,规模为历届之最。论坛尾声,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副会长、苏皖片区年会召集人彭华民教授代表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对南京邮电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成功举办此次论坛表示感谢并给予高度评价。她认为本次论坛“规模空前、形式新颖、成就斐然、影响深远”,高度契合“社会工作制度现代化与高质量发展”主题,为中国特色社会工作理论研究和实务发展提供了新起点。她还转达了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其他领导对本次论坛成功举办的认可和赞誉,认为本次论坛“起点高、引领强、范围广、影响深”。
刘晓峰副院长代表学院对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对我院的长期关心、支持与指导表达了感谢,并感谢论坛主讲专家、与谈专家及全体参会人员的热情参与。“十四五”期间,学院将继续在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的关心指导下,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融入中国社会工作共同体,努力培养更多优秀社会工作人才,为构建现代社会工作制度、推进中国高质量发展尽绵薄之力。
撰稿:孙唐水、周晶晶 图片:公茗 编辑:葛传兴 审核:刘晓峰